防爆機組的選用,最主要的考慮的關鍵因素是使用環境的危險程度,危險程度通常又按爆炸性混合物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來劃分。
(1)爆炸性氣體危險區域的劃分
爆炸性氣體危險區域分為0區、1區和2區。
0區(ZONE 0):爆炸性氣體混合物連續出現或長時間存在的場所。
1區(ZONE 1):在正常作業中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
2區(ZONE 2):在正常作業中不大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合物,即使出現也偶爾的短時存在的場所。
(2)可燃性粉塵危險區域的劃分
可燃性粉塵危險區域劃分為20區、21區和22區
20 區(ZONE 20):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可燃性粉塵連續出現或經常出現,其數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無法控制和極厚的粉塵層的場所及容器內部。
21 區(ZONE 21):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粉塵數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混合物但未劃入20區的場所。該區域包括,與充入或排放粉塵點直接相鄰的場所、出現塵層和正常操作情況下可能產生可燃濃度的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混合物的場所。
22 區(ZONE 22):在異常條件下,可燃性粉塵云偶爾出現并且只是短時間存在、或可燃性粉塵偶爾出現堆積或可能存在粉塵層并且產生可燃性粉塵空氣混合物的場所。如果不能保證排除可燃性粉塵堆積或粉塵層時,則應劃分為21區。
要保證柴油發電機組在危險環境下安全運行,最主要的是要控制點燃源和電氣元氣件產生的電弧和火花,防止它們引燃周圍易燃易爆氣體粉塵。
常見的點火源可分為四大類
(1)機械火源:如摩擦、撞擊、絕熱壓縮等;
(2)熱火源:高溫表面、熱射線等;
(3)電火源:電氣火花、靜電火花、雷電等;
(4)化學(或物理)火源:明火、化學能、發熱自燃等。
按上所述分類可以分析柴油發電機組的點燃源主要有以下六種:
(1)柴油機進氣管直接通向柴油機燃燒室,燃燒時的火焰可能經過進氣系統高速回流至周圍大氣。
(2)柴油機排氣系統有火焰和火花排放。
(3)即使切斷燃油供給,柴油機因吸入可燃性物質仍可能繼續運轉,甚至超速失控。
(4)高達300~500℃的柴油機排氣系統熱表面溫度以及其它部件的表面溫度可能超過了許多可燃性物質的最低點燃溫度。
(5)電氣元件產生的電弧和電火花。
(6)摩擦、碰撞產生的靜電火花。
終上所述,發電機組要達到防爆要求,必須能夠完全控制點燃源,防爆型柴油發電機組采用改進型防爆柴油機,防爆發電機,防靜輔材。所有電氣元件都經過隔爆設備處理。防爆型機組具有以下特點:有效控制發電機組引燃源,可燃氣體,煙感溫探測聯動系統,只需用戶給出使用環境區域,即可訂制一款最高安全級別的發電機組。